香港提高大学资助学额门槛,受养人需居港满 2 年!
此次新规并非立即全面实施,2026/27 学年仍按原有规则执行,而 2027/28 及以后的学年将启用新规定。
值得关注的是,居港要求将逐步收紧:2027/28 学年只需满足 1 年居港规定,到 2028/29 学年起,这一要求将提高至 2 年。
这次政策修订的核心在于对学费进行分类管理,共设立了两个学费类别。
第 I 类为获资助学费,面向有资格申请政府资助学额的群体。

具体包括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者、拥有无条件逗留签或单程证的人士,以及首次获得受养人签证时年龄未满 18 岁,且在课程开课前已在香港居住满 2 年的受养人签证持有者。
第 II 类则是不获资助学费,适用于不符合第 I 类资格的人群。
像未达到两年居港要求的受养人签证持有者、全职工作签证持有者、各类入境计划下的签证持有者以及非本地学生等都属于这一范畴。这类学费标准与非本地生一致,具体金额由各大学自主确定。

追溯政策修订的背景,其实与香港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后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密切相关。
在这之前,首次获发受养人签证时未满 18 岁的学生被归为本地生,他们可以参与 1.5 万个政府资助学额的竞争。通过 JUPAS 系统,本地生被香港八大高校录取的概率接近 40%,而且学费远低于非本地生。
不过,随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,出现了一些问题。部分受养人的子女并未在香港实际居住,却以本地生的身份争夺学额,这引起了本地家长的强烈不满,他们认为这挤占了本地学生的教育资源。
此前已有不少人联合署名,要求修改 “本地生” 的定义。此次政策修订正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分配,保证公共资金用在合适的地方。
新规对身份规划提出要求,若想让子女获政府资助入读港校,需至少提前 2 年拿到身份并真实居港(算上审核周期最好提前 3 年规划);
若想用港籍身份报考内地大学,需持有 “回乡证”,而这需要在港通常居住满 7 年申请永居后才能申领,算上审核周期至少需提前 8 年规划。
👉扫描下方二维码
添加专业顾问了解【身份规划】
为您解析最后窗口期的突围策略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!
-
成功案例Success case
more
